无塔供水价格“瓜州模式”甘肃新农村试点建设的新亮点(组图)
瓜州新屯子建设纪实
瓜州县委书记李丽(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董生录、县长方学贵一行督查新屯子建设工作
瓜州县委常委、副县长孙占海和县新农办主不论什么占军陪同酒泉市委农办主任杨金泉检查瓜州县新屯子建设
瓜州县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新一轮新屯子建设试点县。自2009年以来,在省、市、县党委政府的不错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协调指导下,当真彻底体现落实科学发展不雅,按照中央和省、市、县新屯子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以新屯子建设统揽屯子工作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余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不雅为指导,以全省新一轮社会主义新屯子建设试点县建设为契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出发点,以改善屯子基础条件、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完善社会公益事业为切入点,以屯子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科学谋划,靠实责任,创新举措,狠抓落实,使新屯子试点工作取患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新屯子建设中的“瓜州模式”,瓜州已成为我省河西地区新屯子建设的排头兵。
瓜州县在新屯子建设中,把新屯子建设项目融人全县重点建设项目之中,制定具体的投资规划、月形象进度规划及奖惩措施,实行一月一督查,按季度兑现奖惩,保证了新屯子建设工程质量和使命的落实。创新了帮扶机制,实行了县领导联系、部门单位帮扶试点村工作制度,使人才、技术、资金等发展要素集中向试点村倾斜。将新屯子建设使命纳人乡镇和部门“三位一体”目标进行考核,按期组织不雅摩评比,推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在当真管好用好省级试点县、村专项补助资金的同时,县上每一年安排财务资金近1000万元,重点用于新屯子建设。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中。瓜州县在新屯子建设过程中做到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依靠人民。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和制度创新鼎新上,切实调动了广大人民参与新屯子建设的主动性和自发性,在全县形成了上下齐抓共建新屯子的合力,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的新屯子建设。
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人是新屯子建设的核心要素。
瓜州县在推进新屯子建设上,从这一农民最体贴、最火急、最现实的问题人手,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地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人。
田建荣是瓜州县布隆吉乡双塔村种植甘草较早的种植户,2007年种植甘草13亩,2009年将自己的47亩耕地全部种植了甘草,2009年对以前种植的13亩甘草进行采挖,收获甘草近31吨,亩均约2.4吨,以每一吨3200元的价格卖出,收人十万元,以三年的生长期分摊,扣除成本1300元,年均每一亩纯收人2046元,比以前种植粮食作物亩均增收近600元。田建荣2009年养羊78只,出栏42只,也有近2万元的收人。
甘草产业因为符合实际,成为布隆吉乡农户自然、自主的选择,布隆吉乡副乡长聂茹波如是说。为促进甘草产业的持续发展,减低农户市场风险,布隆吉乡慢慢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发展定单农业,建立起甘草种销协会,并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投资520万元新建了以甘草收购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厂,可年生产甘草切片5000吨、甘草粉1000吨,加工厂的建成连接了产、供、销,切实解决了农户和市场的对接问题。
树样板、强龙头、壮产业’,念好‘草字经’,算好‘生态账’,唱好‘养殖戏’,奏好‘加工曲’,闯好‘市场关’,创造经济发展的新优势。”瓜州县布隆吉乡以建设“草畜牧业产品业强乡、打造绿色生态经济之乡”为目标,加快发展甘草种植和畜牧养殖。目前,全乡发展以甘草为主的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1849亩,占到全乡
耕地面积的80%以上。布隆吉乡甘草产业只是瓜州县新屯子建设中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按照“一特四化”农业发展要求,瓜州县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集中力量主攻蜜瓜、番茄、蒲萄、甘草等特色产业,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种植面积稳步扩张,初步形成了以南岔、西湖、瓜州西片三个乡镇为主的蜜瓜、蔬菜、蒲萄、大枣产业区;以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东片4个乡镇为主的加工型番茄、啤酒花、中药材产业区;以南片草场相对丰富的锁阳城镇、布隆吉乡为主的草食畜牧产业区。建成蜜瓜基地8.2万亩,甘草基地7.2万亩,蒲萄基地9423亩,枸杞基地4.7万亩,番茄基地1.2万亩,大枣基地8200亩,特色产业面积达到了27.3万亩,占全县播种面积的55%。
瓜州县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还全力推进牛羊大县建设,以“大户、小区、强乡”建设为载体,走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系列化、经营集约化的途径,建设完成养殖小区27个,“1245”牛羊养殖户1350户,培育万元规模养殖户3005户,确定肉牛育肥大户43户,肉羊育肥大户315户,落实“1245”、牛羊养殖小区、设施养殖专业组等县级示范点14个,在锁阳城镇、布隆吉乡、西湖乡落实肉羊专业村4个,专业组1六个。
整合项目资金狠抓基础设施
屯子基础设施建设事关人人民的生计孕育发生活的方方面面。
瓜州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财尽其用、各记其功”的思路,以人民投人为主体,对财务、农牧、林业、水利、建设、交通、科学技术、农发、扶贫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适度集中,发挥政府投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人民的生计孕育发生活环境。
2009年,瓜州县锁阳城镇中渠村争取县交通局“村村通”工程资金投资60万元,基本解决了人民交通出行难的问题,修建通村公路4.2公里,全村使成为事实了道路黑色化,投资10余万元改造了无塔自来水设施,实行24小时供水,全村100%的村民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投资10余万元建成沼气池130余座,60%的农户用上了清洁的沼气能源,有线电视人户率为100%。
瓜州县三道沟镇三道沟村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先后共筹集资金80余万元,修建垃圾投放点14个,安装垃圾桶29个,清理垃圾200吨;新建水冲式卫生厕所2处;新修村主干道1.9公里,人户道路0.9公里;新建沼气地3五个;拆废旧房、猪、牛圈舍10800平方米;100余幢房屋全部进行了“穿衣戴帽”。美化了村容村貌。
瓜州县南岔镇七工村“两委”班子坚持“四议两公
开”制度,按照“一事一议”步伐,引导农户筹资筹劳,积极争取财务奖补,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人的劳力度,顺利实施了一些惠及人民的建设项目。先后投资350余万元,建成人民文体广场,修建了一、5、六三个村民小组425平方米的文化室,对一、5、六组居民点进行了统一的改造提升。2010年,投资180余万元,建成占地4800平方米的集文体休闲、农贸市场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
近两年,瓜州县新建连片高标准小康住宅326户,分散小康住宅1753户,改造屯子危旧房8750户;依托省级新屯子建设试点、屯子危房改造、移民扶贫开发等项目,整合项目资源,完成了全县68个村民小组的居民点改造提升,共完成居民点街道硬化18万平方米,完成村庄绿化植树26000株,架设路灯189盏,安装日光能热水器750套,设立垃圾处理点60个,安装垃圾桶180个,完成了34个村组文化体育场建设和文化室修建,配套安装体育健身器具材料120套。
两年来,瓜州县通过2000万元的省级新屯子建设专项资金动员,整合屯子项目资金5.27亿元,完成乡村公路建设379公里,解决了42个村50117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一池三改”3100户;改造中低产田12700亩,衬砌斗、农渠153.2公里;新植耕种田防备保护林763公里,建成快捷安全的通道167.7公里,治沙造林8278.3亩,完成村镇绿化23.9万平方米;全面完成全县1五个乡镇文化站“一乡一站”建设使命和2六个村的“一村一场”体育场建设使命,新建“农乡信屋”3六个。全县集镇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000多万元,有效增强了集镇的生产要素聚集和辐射动员能力。
制度鼎新激活发展动力
新屯子建设中,六大制度创新是新屯子建设试点的重点工作之一。近两年,瓜州县狠抓深化屯子配套鼎新,推进屯子制度创新工作,为新屯子建设供给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开展屯子基本经营制度鼎新试点工作中,瓜州县在完善各乡镇经营权制度措施的基础上,完成移民乡镇土地承包经营确权颁证,颁证率达到100%,合同纠纷调处率、仲裁率均达到100%。
两年来,瓜州县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经营农业,在稳定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盘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人推进《屯子基本经营管理制度》,引导屯子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成为事实了农业产业结构“由棉到特”的大转变。2009年、2010年全县流转土地面积分别达到7337.26亩、17517.3亩,比上年分别增加12.5%、138.7%,土地流转进人快速增加期,全县土地规模经营更加广泛。
按照对发展投人增加幅度高于地方财务收人增加幅度的要求,瓜州县建立了稳定增加的地方财务扶持机制,不断完善特色产业奖励扶持的长效机制。从2009年起,瓜州县财务每一年预算不少于8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2010年达到900万元,2011年达到1000万元,重点扶持“一特四化”农业发展,龙头企业发展、先进农业技术引进推广、规模化产业基地建设。瓜州县对连片种植蒲萄、酒花200亩以上的,每一亩一次性补助800元的苗木和物资;对按照单位面积栽种密度增标准、连片种植枸杞200亩以上的,每一亩一次性补助200元的苗木;对在设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全面采用新型高效节水措施的,每一亩一次性补助200元;在县级产业示范区建设上,根据规模大小、产出效益和辐射动员能力,给予示范区一次性2万-5万元的补助。
在畜牧业发展上,瓜州县采取新老乡镇每一调引一只基础母羊补助100元,对羊饲养量突破10万只或牛饲养量突破1万头的乡镇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5万元的奖励;在高效设施种植上,日光温室每一亩补助5000元、温室大棚每一亩补助1000元;对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根据规模、辐射动员效益等情况,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扶持,激发了人民发展种植和养殖的积极性。
瓜州县还大幅度增加对试点乡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屯子公益性建设项目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人,2010年,除省市新屯子专项资金扶持外,县财务也对新屯子建设项目予以了补助。其中:对非省级试点村居民点改造提升达到整组连片20户以上的,给予5万元资金补助;新修文体广场达到1500平方米标准的,给予1万元资金补助或配套价值1万元的健身器具材料和篮球架一套;新建文化室100平方米以上的,给予1万元资金补助。
为建立公平、公道、规范的支农资金分配机制,瓜州县在产业补助资金兑付上,分产前、产后两个阶段予以兑付,其中产前兑付50%,产后验收合格兑付50%,不合格扣除产前补助资金,保证各项支农资金有效和安全使用。大力推行惠农财务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办法,减少中间环节,建立资金专户管理,及时足额发放中央和地方各级财务强农惠农政策的各种补贴和补助资金。
在抓好屯子水权制度鼎新上,瓜州县按照总量控制、额定配水、凭票供水、分时到户的原则,在榆林河、桥子灌区成立农民用水协会4个,全面推行了水票制管理。目前,两灌区按照用水户的耕地面积大小、人口多少等因素,将水权逐级分配到户,并建立了用水户水权许可证制度,把用水户的用水总量、用水额定登记造册,发放到户,增加用水透明度,使广大农户“用上放心水,交上明白钱”。
在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上,瓜州县坚持把鼓励、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实施农业“一特四化”发展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屯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事来抓,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典型示范等措施,推动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平顺较快发展。至目前,全县正式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91个,公社社员达559人,联接动员农户2680户,注册资金总额3081.8万元。
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鼎新上,瓜州县以放活经营权,落实措置权,保障收益权为落脚点,以优化资源配置,规范资源流转,建立多元化的经营主体,解放林业生产力,发展林业经济,推进新屯子建设为重点,全县有关林改的1三个屯子乡镇已完成调查摸底、制定方案、勘界确权等工作,进人了签订合同、档案整理阶段。共完成林地勘界确权32.54万亩,有关农户2.34万户、8.69万人,确权到户率达到了97.5%;共签订承包合同3.5万余份,合同有关面积30.33万亩,占全县林改总面积33.38万亩的90.9%。
瓜州县还积极推行屯子金融服务管理制度鼎新,以屯子信用社为主,政策性银行和贸易性银举动辅,配合组成屯子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创新信贷产品和拓宽贷款担保方式,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品种,当令餍足了屯子经济发展的需要。瓜州县组建了区域性的村镇银行,通过财务注资、会员增资、吸纳股资等形式,推进屯子信用担保公司组建,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屯子金融服务组织,不断增强屯子金融服务的矫捷性。据统计,全县涉农金融机构2009年投放涉农贷款6.37亿元,2010年投放涉农贷款达到11.04亿元,平均每一年递加0.8倍,为“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攻坚克难再谋新篇章
2011年,瓜州县新屯子建设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以科学发展不雅管辖全局,立足“两抓整推,乘势超过”的总体工作方略,坚持高起点定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快建设,全面推进。
按照酒泉市“一特四化”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瓜州县的实际情况,瓜州县把优化产业结构与节水、高效、规模、品牌和长效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优势开发、典型动员,把规范品种、技术和模式作为提高效益和品位的要害环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节水设施农业,集中资源建基地,主攻蜜瓜、枸杞、中药材、果蔬、草食畜、加工型番茄等产业,巩固提高棉花产业,形成了集中连片、联合发展的专业化生产格局。至目前,全县已落实以蜜瓜、枸杞、番茄、蒲萄、甘草、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2.7万亩,落实节水滴灌面积2500亩、垄膜沟灌面积9.47万亩,落实蔬菜种植面积4.2万亩。
在发展畜牧业上,瓜州县紧紧捉住养羊大县的政策机遇和畜牧业产品品需求旺盛的市场机遇,以专业村、专业组、养殖小区、育肥大户效益示范为突破口,狠抓养殖设施建设、集群效应动员措施落实,加大畜种调引、养殖小区建设及科学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农户发展设施养殖,重点扶持发展大场、大户,扩大养殖规模,努力增加饲养量,提高出栏率。2011年,全县规划新建标准化牛羊养殖小区24个,新增“1245”养殖户890户,新增肉羊育肥大户226户,肉牛育肥大户54户,秸秆利用率达到65%以上。全县牛羊饲养量达到81.7万头只,其中:新增肉牛4100头,牛饲养量达到2.9万头;新调引基础母羊2.3万只、种公羊500只,羊饲养量达到78.8万只。
在今后的新屯子建设中我们要紧紧盘绕省级新屯子建设试点工作要求,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破除城乡三元结构,突出强化农业屯子基础设施,按照“典型示范、重点突破、分类指导、协调推进”的原则和“巩固示范村,建设重点村,扶持贫困村,整治一般村”的思路,下大力气狠抓新屯子示范建设,瓜州县委书记李丽说。
按照酒泉市2011年社区化管理中心村规划要求,瓜州县已落实中心村建设示范点六个(三道沟镇三道沟村、南岔镇集镇、瓜州乡集镇、西湖乡中沟村、梁湖乡陈家庄村、西湖乡平安和健康村),超规划使命三个,
目前各中心村正在进行征地及审批和规划方案预设。在居民点改造提升方面,按照危旧房改造,居民点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亮化、净化及公共设施配套集中整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落实居民点改造提升点61个组,超规划使命3六个。进一步加大了土地流转力度,瓜州县将土地向专业合作社、外地产业客商、种养大户、龙头企业集中。至目前,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0.5万亩,累计达到3.2万亩。
结合特色产业发展,瓜州县按照“引进一批优良品种,示范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创立一批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基地,培训一批科学技术示范户,总结一批先进典型”的总体思路,狠抓农业技术培训。盘绕蜜瓜、蔬菜、枸杞、蒲萄、草食畜等重点产业,细化完善培训内容,广泛开展科学技术宣传讲解,全面普及立体种植、节水灌溉、土壤改良及测土配方撒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治、品种改良、设施精养、饲刍秣秸秆加工利用等实用技术。突出移民管理教育。在提高移民素质、转变思想不雅念、促进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狠下光阴,广泛开展政策法律宣传和农业技术培训,引导移民认识自身差距和不足,在抓好常规性耕作制度、种植方式培训指导的基础上,引导移民采取拉沙压碱、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造耕地土壤属性,提高土地生产质量和产出效益。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瓜州县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广大农民的务工创收能力。利用扩大内需项目建设较多和风光电新能源基地建设的机遇,坚持就近就地与向外输转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屯子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至目前,全县共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52场(次),培训农民1.08万人次,输转劳动力2105人(其中:组织输出642人,自谋输出1463人),技能培训1133人次,使成为事实劳务收人762.8万元。
在瓜州采访的几天时间里,让我们真切感触感染到,通过这几年的新屯子建设,瓜州正在发生着天崩地裂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原先低矮、简陋的土坯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极新的居民新村,原先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道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宽广笔直的柏油马路,挺拔的杨树长在公路两旁和田间地头。地里,长势喜人的香瓜等特色产业在农民的精心管理下健壮成长,家里,沙发、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现代化的家用电器一样不少,看到变化,喜在心里,我们没在理由不信赖,瓜州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新屯子建设中,创新机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余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真抓实实在在地做,科学发展,势必成为我省河西地区新屯子建设中的新亮点。
(本文来源:每一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